「如果我們的孩子未曾真正認識海洋,又談什麼愛護海洋呢?」風櫃國小的葉啟賢校長如是說。移居澎湖的望安新住民,卻成了澎湖孩子們的游泳與獨木舟教練,這是當初沒有想像過的事。
和馬公風櫃國小及澎湖二級離島將澳國中的前校長——葉啟賢及葉天文校長認識後,才知道原來住在海邊的孩子們,卻與大海很遙遠。
校長笑說以前他們都是跟著哥哥們的屁股後面跳進海裡,不知不覺就學會游泳了,但現在人口外移、少子化的影響之下,家長比過去還保護孩子,別說游泳了,連海邊也不太願意讓他們去。再加上其實許多大人們也不會游泳,曾遇過在海上待一輩子,卻也不會游泳的討海人;村裡的阿姨笑說蛙式的姿勢太難看,不適合女孩子學;明明家就住在漁港前不到100公尺處的孩子,不僅怕水還怕魚!
說來也許很多人不信,但這樣的情形,在海邊,在漁村,卻是個不算少的常態。風櫃國小一所小小三十人左右的小學,卻有八成以上的孩子不會游泳。在澎湖傳統社會男女分工之中,女性更是幾乎不接觸海洋。再加上他們靠近海洋,往往是為了生存,而難以單純享受其中。
於是這三年,「歐北來團隊」開始與澎湖各地的學校有了密切的合作,成立了親海體驗社團,帶孩子划獨木舟、嘗試風浪板、SUP、體驗帆船,在大海中學游泳……。我們想分享的很簡單,唯有讓孩子們愛上大海,才有可能進一步的去談論保護海洋、傳承我們的文化。讓孩子們,對大海有不一樣的想像。
風櫃國小游泳課 上課囉!
有些學生在鬧脾氣的時候,喜歡把「那我就不來上游泳課囉?」這句話掛在嘴邊,好讓我們配合他的要求。但他們可能誤會了一件事:今天如果你想學,我可以教你;但如果你不想學,是你的損失,不是我的。
可能他已經習慣「為老師學」、「為父母學」,而不是「為自己學」。但如果不是「為自己學」,學起來有什麼意思?
如果你想親近海洋,學會游泳是能讓你在海裡感到放鬆、自在的一個非常好的能力。
最近有些孩子已經可以跟我一起徒手在海中游500公尺的長泳來回,在不仰賴各種浮具的情況下,我相信在暑假課程結束前他們可以游更遠的距離,因為他們已經學會累了就在踩不到底的海上漂浮、韻律呼吸、立泳,休息夠了再出發。
他們並不是毫無恐懼,他們只是選擇面對恐懼,然後去嘗試克服它。有人真的非常害怕,但還是想嘗試,我們便手牽手一起游,也一樣完成了。每次上課都可以看到一些非常積極的孩子(不論怕水怕深與否)跳躍性的成長,想到他們最初怕水的樣子,心裡的感動難以言喻。
「在深不見底的海水裡也可以自在玩耍」,這對很多成年人來說也是困難的事情,但這群小學生,卻展現了無比強壯的心智與勇氣,我想一個人的心理素質和學習動機才是成長的關鍵,面對所有的事物都是如此。
有人遇到不熟悉的就退縮、有人遇到害怕的事情就放棄、有的人學了一點就自得意滿便停止進步……,到最後,只有自己才能決定自己能走到哪裡。
學習是自己的事,得到的也是自己。最終能不能學好一件事,靠的不是天份,而是心態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