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2019-01-25
- 你好臺灣 Li-Ho Taiwan
- 新北市/石門區
- 你好台灣 Li-Ho Taiwan
- 917
臺灣四面環海,早期與海洋共生的漁民,僅能依靠油燈助航,船難頻傳。而位於最北方的富貴角外海,是臺灣海峽、東海與太平洋三個海域的交會處,海相危險複雜,富貴角燈塔矗立於此,百餘年來為船隻照亮海路,靜默地守護北方海域,而它們的背後亦有守護著它們的人。
富貴角燈塔為何是黑白的
1896年興建,是日本人在臺灣蓋的第一座燈塔。建地是向淡水居民林萬得收購,建材則由日本船運來臺,塔身由東京田中鐵工場製作,於1897年完工。二戰期間曾被美軍炸毀,民國51年再次改建修復,並保留了原有八角形與黑白相間的建築樣貌。有一百五十支燭光的光束,15秒兩閃,可照射26海浬的距離。
塔身為何是黑白相間呢?其實臺灣燈塔多為白色,但出現濃霧的海域,白色燈塔難以辨識,因此部分燈塔出現黑白或紅白相間的塔身。而臺灣極北海域,秋冬時常出現濃霧,因此富貴角燈塔不僅黑白相間,也是臺灣第一個配有霧笛的燈塔。
全年無休的守護者
記錄著燈塔守護員的故事,這些守護者望著海洋默默付出,富貴角燈塔守護員尤義華笑談自己第一次守護燈塔的夜晚,就因為霧笛30秒鳴一次,導致整晚大失眠,而東北季風也時常吹著他連滾帶爬。(引自《北海1001個故事》)
燈塔的光是深夜裡的曙光,因此這些守護員的日常就是保養燈塔,維護燈具,確保燈塔正常運作,以達到為海洋船隻助航的功能。而許多守護員也形容守護燈塔像在修行,必須能忍受寂寞。
但守護東莒島燈塔的張維倫曾說:「常常有人來看燈塔,我也會做說明,人們會很驚艷原來燈塔是這麼一回事,我覺得這除了是一種責任之外也是一種傳承的意味,我的榮譽感來自我覺得我扛得起這個招牌,我是燈塔人。」
望著無邊無界的海洋,燈塔的光不僅揭穿了險惡的海相,更照亮了燈塔守護者內心最深處的堅毅。
參考資料:《臺灣燈塔的歲月》、《北海1001個故事》
>> 順遊富貴角
>>
富貴角燈塔
新北市石門區富基里(2號省道25公里處,往富基漁港內進入)